3种主流的跨链桥实现方案
本指南将解释你所需要了解的所有关于跨链桥的信息:它们如何工作,有哪些类型,需要注意哪些风险,以及为什么像基于意图的桥这样的创新正在使跨链交易变得和应有的一样无缝。
一键发币: Aptos | X Layer | SUI | SOL | BNB | ETH | BASE | ARB | OP | Polygon | Avalanche | 用AI学区块链开发
想要在Arbitrum上使用你的ETH,但它的ETH却卡在以太坊主网上?需要在Optimism上质押代币或在Base上交易?欢迎进入2025年的加密现实:一个多重链世界,数十亿美元的代币每天在不同的区块链之间移动。但移动这些资产并不总是直接的。
进入加密桥 - 连接不同区块链网络的基本基础设施。就像物理桥梁连接城市一样,区块链桥梁让资产在不同网络之间流动。但并不是所有的桥梁都是平等的——有些很慢,有些很贵,有些甚至在安全性方面并不获奖。
本指南将解释你所需要了解的所有关于跨链桥的信息:它们如何工作,有哪些类型,需要注意哪些风险,以及为什么像基于意图的桥这样的创新正在使跨链交易变得和应有的一样无缝。
无论你是刚接触跨链桥还是想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你都将学会如何在日益互联的区块链网络世界中导航。
1、什么是跨链桥?
跨链桥是一种协议,允许用户在原本隔离的区块链网络之间转移资产。
类似于传统的现实生活中的桥梁,这些桥梁是为帮助人们克服道路无法跨越的自然障碍而创建的,跨链桥梁充当连接器,使用户能够在不同区块链之间无缝移动资产。
这里是一个你可能需要跨链桥梁的常见原因:
问题: 你的ETH在Base上,你想将其转移到Arbitrum。没有跨链桥,你有两个选择:
- 中心化交易所(CEX): 将你的ETH发送到CEX,然后从Arbitrum提取,还要处理KYC、提款延迟和潜在费用。
- 标准桥: 使用官方桥,但此过程可能需要7天才能从主网撤出,并且还需要额外的20分钟才能到达Arbitrum。
这两种选项都很耗时且繁琐,尤其是当你需要快速移动资产时。
解决方案: 使用像Across这样的跨链桥梁,你可以直接从Base将ETH转移到Arbitrum,仅需几秒钟,无需中介或长时间等待。
听起来太好了,不真实吗?
记住,并不是所有的桥都是一样的;这正是Across发挥作用的地方。
在构建具有最强、最快和最安全功能的跨链桥梁时,Across解决了传统桥梁的挑战,为用户在不同区块链生态系统中移动资金提供了理想体验。
这一切都归功于跨链意图的力量,使Across用户能够绕过传统加密桥梁的复杂性。
Across上的跨链桥梁非常简单,只需说明你的意图——比如将你的ETH从主网(源链)转移到Base(目标链)——然后让网络处理其余的事情。
2、为什么跨链桥在Web3中是必要的
跨链桥梁对于Web3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使用户能够 完全探索去中心化生态系统,通过在区块链之间无缝移动资产。无论是为了访问DeFi协议、质押机会、NFTs,还是最新的dApps,桥梁实现了互操作性,让用户(就是你)可以参与多链宇宙。
但用户希望这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生,并在他们想要使用的链上进行。这就需要使互操作性变得容易,这样你就不用每次都重新发明轮子(或者几乎惊慌失措)来移动资金跨链。
此外,用户想要选择!没有人想要被限制在这条链或那条链上。外面的机会太多了,你不希望错过。灵活性等于增长。
3、跨链桥是如何工作的?
从根本上说,跨链桥通过在一个区块链上获取资产并在另一个区块链上使其可用来工作。
想象一下将1 ETH从以太坊发送到Base。加密桥必须确保你的ETH在两个链上都被记录,而不会意外创建多余的代币或在过程中丢失你的资产。
例如,如果桥意外创建了多余的代币,就会导致未经授权的通货膨胀,稀释所有用户的资产价值。随着总供应量超过应有的数量,每个现有代币的价值都会下降。如果由于会计错误丢失了代币,用户就无法追回他们的资金。
这种微妙的代币会计平衡至关重要——任何一方的微小错误都可能对用户和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后果。这就是为什么加密桥梁必须在将资产从一个链转移到另一个链时保持完美的1:1对应关系。
跨链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实现这一点,每种机制在安全、速度和复杂性方面都有自己的权衡。
3.1 基于消息的桥梁
传统的加密桥需要基于消息的系统在链之间转移资产或数据。你需要知道两种机制:
- 锁定和铸造(包装资产)
用户在智能合约中锁定源链上的资产。目标链上会铸造等值的“包装”代币(例如,在链 A 上锁定 USDC,在链 B 上铸造包装的 USDC)。
为了逆转此过程,用户需要在目标链上销毁包装的代币,以解锁源链上的原始资产。
示例:Wormhole 的 Portal 使用锁定和铸造机制来促进跨多个区块链的转移——通常使用 WETH 或 WBTC 等包装资产。
- 销毁和铸造
与锁定资产不同,源链上的代币会被销毁,并在目标链上铸造等值的代币。
这种方法无需锁定资产,但仍依赖于链下通信进行验证和执行。
示例:CCTP 采用销毁和铸造机制,Circle 在源链上销毁平台原生代币,并在目标链上铸造等值的代币。
3.2 基于意图的桥
意图是新一代的桥技术,简化了用户在链之间移动资产的方式。与传统桥不同,传统桥需要理解复杂的机制,意图允许用户只需指定他们想要发生的结果——最终结果——而不是如何发生。
例如:Across的基于意图的跨链桥梁架构,可以归纳为一个三层系统:
- 一个报价请求机制来存放用户的意图。
- 一个竞争性的中继网络来竞标、认领和完成这些订单。
- 一个结算层来验证意图的履行并支付中继者。

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桥方法,因为它抽象了技术复杂性,同时保持了安全性。用户不需要了解锁定、铸造或消息传递的机制——他们只需表达他们期望的结果,系统会处理其余部分。
3.3 基于流动性池的桥梁(锁定和解锁)
一些桥在多个链上维护预资助的流动性池,用于转移所需的资产。
当桥接时,用户将资产存入源链上的流动性池,并从目标链上的池中提取等值资产。
流动性提供者通过质押奖励激励,以保持池子充足,从而实现无缝交易。
示例:Stargate利用统一的流动性池实现最终性。

跨链桥梁通过不同的机制运作,每种机制在安全性、速度和复杂性方面都有权衡。
4、保管型与非保管型
在加密货币中,你会遇到两种类型的桥,它们有不同的跨链功能水平和权衡:保管型和非保管型桥。
- 保管型桥:这些桥的功能类似于中心化交易所,由中央权威管理。用户信任桥梁创建者安全地管理代币转换过程。在保管型桥过程中,该中央权威持有用户的资产。保管型桥更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管理不善或监管问题的影响。例如包括WBTC(Bitgo)和Binance Bridge。
- 非保管型桥:这些桥通过去中心化的协议运行,由智能合约而非中央权威管理。用户信任桥的智能合约代码和底层协议来安全地管理代币转换过程。在非保管型桥梁过程中,用户资产由智能合约持有,而不是中间人。例如包括Across和Wormhole。
5、跨链桥的挑战
正如你现在已经明白的那样,跨链桥对于在多链生态系统中导航是至关重要的。但它们也带来了重大的风险,尤其是在安全方面。事实上,跨链桥被黑客攻击是DeFi历史上最著名的漏洞之一。
一些显著的例子突显了这些风险:
- 2022年2月:Wormhole桥遭受3.2亿美元的漏洞攻击 因为智能合约漏洞
- 2022年3月:Ronin桥被黑客攻击,攻击者利用私钥漏洞盗取了6.24亿美元 的ETH和USDC
- 2022年8月:Nomad桥损失了1.9亿美元 在一场广泛漏洞攻击中,该漏洞始于智能合约缺陷
这些事件凸显了一个关键的现实:桥梁是攻击者的首选目标,因为它们通常在智能合约中持有大量锁定资产。把它们看作数字银行金库——它们持有的价值越多,就越吸引潜在的攻击者。
当然,安全只是跨链桥梁面临的挑战之一。根据桥梁的类型及其独特的权衡,挑战的范围各不相同。
保管型桥通常更易于使用,具有简单的界面和更多的客户支持。然而,它们在安全性和信任方面也存在挑战。
- 安全风险:在保管型桥梁框架中,资产由第三方持有,这可能导致单点故障,成为桥梁黑客的诱人目标,并给可能遭受财务损失的用户带来坏消息。
- 信任需求:用户必须信任桥梁运营商来保护他们的资金并公平运营,这对于那些认为无信任是去中心化核心理念的人来说可能是反直觉的。
非保管型桥采用去中心化的方法,增强了透明度和安全性,但对于加密新手来说可能会带来挑战。这些桥梁也有其潜在的安全风险。
- 智能合约风险:非保管型桥梁代码中的漏洞仍可能吸引黑客并被利用,导致潜在的财务损失。
- 复杂性:这种类型的桥梁可能对新手来说不太直观,因为去中心化流程和缺乏支持。
这一复杂的挑战景观解释了为什么构建安全、高效的桥梁是当今加密领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围绕安全性和用户体验的桥梁技术创新对Web3的未来如此重要。
6、跨链桥的未来
跨链桥的未来指向完全抽象——用户不应该需要了解幕后发生的复杂机制,就像我们浏览互联网时不考虑TCP/IP协议一样。
以下是几个前进的方向:
6.1 ERC-7683:统一以太坊的标准
智能合约标准存在是为了帮助简化流程并统一加密货币,让大家“在同一页面上”。ERC-7683 是这一创新的一个完美例子。
与Uniswap一起,Across开发了一个跨链意图的通用标准。通过标准化如何表达跨链意图,ERC-7683为无缝和高效的EVM互操作性奠定了基础:这是解锁真正无国界的以太坊的关键。
类似于HTTPS标准化安全的互联网浏览,ERC-7683抽象了跨链操作的技术复杂性,使dApps能够访问更深的流动性,减少交易失败,并提供更快、更友好的用户体验。随着超过50个协议的支持,ERC-7683正在为一个统一的以太坊生态系统铺平道路,其中跨链意图推动协作。
6.2 一键桥接实现无缝交易
加密交易应该快速且容易。同意吗?
直到最近,这并不是情况,因为跨链交易一直受到复杂步骤、高费用和用户挫败感的困扰。但Across在这里改变这一切,感谢我们的一键桥接模式,灵感来自Web2的创新,如亚马逊的一键结账。
通过将多个动作合并成一个步骤,Across简化了跨链交互,提供快速、无缝的体验。

作为回顾,在Across上,用户指定他们期望的结果——比如将ETH从以太坊转移到Base——而协议的基于意图的系统会处理其余的部分。Across会自动优化桥梁路线,转移资产并管理智能合约交互,所有都在后台(或者我们所说的“引擎盖下”,在Web3中)。
随着接近20个(并不断增加)EVM兼容链的支持,Across使跨链操作变得直观且易于使用,赋予用户和开发者无缝多链互操作性的体验。
6.3 未来逐渐成型
这些创新表明,链边界对用户来说将变得不可见,应用程序可以在多个链上无缝运行。流动性将变得更加高效和可访问,而安全性将通过标准化得到改善。
最重要的是,创新将加速,因为开发者将花费更少的时间解决基本的互操作性挑战,而更多时间构建革命性的应用。
最终目标?让多链体验感觉像是使用一个统一的区块链——同时保持去中心化生态系统的全部优势。就像互联网从复杂的协议网络演变为我们今天所知的无缝体验一样,跨链交互正在向真正的隐形发展。而随着一键桥梁和ERC-7683等创新引领潮流,这个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近。
7、Across的优势
在Web3中,桥梁长期以来面临着诸如信任要求、延迟和安全风险等挑战,使用户无法充分利用快速增长的基于层的多链生态系统。Across旨在通过基于意图的桥梁解决这些问题,优先考虑速度、安全性和效率。
在速度方面,Across表现优异。平均填充时间为仅仅2秒,用户可以在链之间几乎立即移动资产——不再需要等待几分钟或几小时来完成交易。这种闪电般的性能也不会牺牲安全性。通过利用基于意图的桥梁,Across在消除通常导致用户错误和资金损失的复杂性的同时,保持了强大的安全性。
对于开发者来说,Across提供了将原生跨链功能直接集成到其应用程序中的工具。这意味着dApps可以为用户提供无缝的跨链体验,而无需管理复杂的桥梁基础设施。通过简单的集成,开发者可以接入Across经过验证的架构,该架构已在多个EVM兼容链上安全处理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量。
原文链接:Types of Crypto Bridges: Comparing Bridging Methods in 2025
DefiPlot翻译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仅用于学习目的,也不应被视为投资建议,读者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应自行研究并对自己的决定承担全部责任。